失信什么情况会被公布信息
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会在一定情况下被公布,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司法权威、推动社会诚信建设,并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。具体来说,以下几种情况下失信被执行人
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会在一定情况下被公布,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司法权威、推动社会诚信建设,并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。具体来说,以下几种情况下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可能会被公布:
一、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第一条,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:
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;
以伪造证据、暴力、威胁等方法妨碍、抗拒执行的;
以虚假诉讼、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、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;
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;
违反限制消费令的;
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。
二、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渠道和方式
法院官方网站及执行信息公开平台:各级人民法院会通过其官方网站、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等渠道,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,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身份证号码(部分隐藏)、执行法院、执行依据文号、立案时间、执行标的、执行状态等。
媒体曝光:在一些重大或典型的失信案件中,法院会通过报纸、电视、网络等媒体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曝光,以扩大社会影响,形成舆论压力,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。
与其他部门联动惩戒: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还会被推送至相关部门,如工商、税务、房管、银行等,这些部门在政府采购、招标投标、行政审批、政府扶持、融资信贷、市场准入、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。
三、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意义
维护司法权威:通过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,彰显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,促使被执行人尊重法律、履行义务。
推动社会诚信建设:通过曝光失信行为,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,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。
促进执行工作:通过公开曝光和联合惩戒,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威慑力,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,提高执行效率。
综上所述,失信被执行人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会被公布信息,这既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部分,也是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有侵权/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我们邮箱:xmtyy123@126.com,本站将立刻清除。